暑假期间,同学们深入研究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课题。开学首日,大家通过实物演示和班级演讲展示了成果,并经由班主任和同学们的认真评比,每班推选出三位优秀代表参加校级展示。
「自制电动卡丁车」
亲手打造一辆自己的小车
Science Research Exhibition

正式制作前,张俊熙通过网络搜索和二手市场,搜集了所需的材料。为了降低整车重量并简化制作流程,他选择了木材作为主体框架材料。他在社区内找到了一些废弃木条,这些木条成为了车架的基础材料。
完成材料准备后,他开始搭建车体框架。基于减轻车身重量及便于后续加工的考虑,他决定使用木料构建整个框架。经过精确测量和切割,初步的车架成型。接下来是对动力系统的调试。考虑到车辆的行驶特性,他选择了后驱方式。为此,他在二手市场上购买了两个轮毂电机和一块平衡车主板,并成功将其改装为适配卡丁车的控制系统。
在制作过程中,张俊熙遇到了不少挑战。初次设计时,由于缺乏经验,尺寸计算上出现了偏差,导致多次返工。为确保车辆能够承载他65公斤的体重,他调整了座位位置,使其更靠近后方,减少力矩,增强稳定性。最初设计中,向右转动时轮胎与车架发生了摩擦。通过调整车架结构,解决了这一问题,尽管外观略有牺牲。测试中发现转向结构存在安全隐患,后期计划采用齿轮传动替代现有方案以增强可靠性。
「千年历史非遗华章:滚灯」
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
Science Research Exhibition
八(6)班夏绍瑜同学生动地引领大家走进了滚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世界,展示了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及其文化价值。
他首先解释了滚灯的工作原理,类似于陀螺仪中的万向支架,通过内部结构设计使灯壳在滚动时保持向上,确保蜡烛稳定燃烧,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从选择五年生毛竹开始,经过精工细作与复杂编织,最终制成稳固美观的滚灯,内设同心圆机环保证蜡烛始终朝上,外饰则增添视觉美感。

滚灯不仅是工艺品,更是表演艺术,融合力量与美感,表演者需具备高度协调性和力量,夏绍瑜在暑假自制滚灯,用LED灯代替传统蜡烛,既安全又保留传统韵味。
面对现代社会挑战,夏绍瑜提出通过政府支持、民间组织及校园推广等方式促进滚灯发展,并强调传统与现代结合的重要性,以创新应用让滚灯焕发新生。夏绍瑜同学的展示不仅展现了滚灯的魅力,也激发了大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热情,他以实际行动提醒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共同守护这份来自祖先的珍贵礼物。
此外,王珏同学介绍了其设计并制作的智能声控搬运小车,该小车能够根据人的语音指令进行移动和物品搬运,使用了3D打印技术和编程来实现各项功能。

葛俊哲同学的《自制地理桌游“山河旅人”》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带领参与者踏上一场探寻祖国大好河山的奇妙旅程;

杨钦尧同学的“折纸帐篷”展示,则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手工技艺,证明了即便是简单的纸张也能创造出实用且美观的生活用品;

刘子豪同学的“自制柠檬精油”项目,不仅向大家介绍了自然疗法的魅力,还展示了如何利用日常食材提取有益健康的精油产品。
